?
打漿對纖維的作用和纖維的變化除壓潰、揉搓、疏解以外,主要分為以下五部分:
細胞壁的位移和變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的破除,吸水潤脹,細纖維化和橫向切斷等。但這幾種作用不是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進行的,現分述如下:
?
?
?
細胞壁的位移和變形 用偏光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纖維上的亮點,即微纖維的位移。未打漿的纖維有位移,而開始打漿后出現了新的位移點,隨著打漿過程的進行,位移點逐步擴大并變得更清晰。
產生位移的原因是由于纖維在打漿過程中受到機械作用力,使次生壁中層一定位置上的微纖維產生彎曲變形,微纖維之間空隙有所增加,這就為纖維吸收更多的水創(chuàng)造了條件。開始這個變形是很小的,以后逐步變大。雖然由于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還沒有去除,對次生壁中層的位移和進一步潤脹受到限制,但吸水變形可使纖維變得柔軟,對去除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具有重要作用。
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的破除 初生壁在蒸煮和漂白的過程中去掉一部分,但仍存有相當數量。未去掉初生壁的纖維,顯得光滑、挺硬,不易吸水潤脹。這是由于初生壁中含有較多木素,并呈網狀的結構,它雖然能吸水,但潤脹程度很低。初生壁的外層很薄,它緊緊地包圍著能夠很好潤脹的初生壁中層,因此,也必須在打漿中將其除去,使次生壁中層的細纖維分離出來,才能達到纖維的充分潤脹和細纖維化作用。
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的破除,是利用打漿度測定儀打漿設備的機械作用力和纖維之間的相互摩擦,呈膜狀或碎片的形式除掉的。當然,打漿過程中不可能將每根纖維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徹底去除,根據打漿程度的不同,去除的多少也不同。不同種類的纖維初生壁及次生壁外層的除去難易程度也不相同,如草漿比木漿去除要困難,硫酸鹽木漿比亞硫酸鹽木漿的去除要困難,因而造成打漿時細纖維化的難易程度不同。
纖維的吸水潤脹 在初生壁未打破之前,纖維的吸水潤脹程度較慢。隨著打漿的進行,初生壁及次生壁外層不斷被打破,纖維的吸水潤脹加快,纖維直徑可迅速潤脹到原來直徑的兩倍。吸水潤脹后的纖維變得柔軟可塑,外表面積增大,內部組織結構松弛,分子間內聚力下降,有利于細纖維化的進行。
纖維在打漿過程中所以能發(fā)生吸水潤脹,是由于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分子結構中存在有無定形區(qū)和大量羥基,與水分子發(fā)生極性吸引,水分子進入無定形區(qū),使纖維素分子鏈間距離增大、纖維外表面積增大,從而引起吸水潤脹。一般半纖維素含量多的纖維易吸水潤脹,木素含量高的纖維不易吸水潤脹,因此,漂白后的紙漿纖維較未漂漿吸水潤脹好。
細纖維化
纖維在打漿的過程中受到打漿設備的機械作用而產生纖維的縱向分裂,表面分離出細小纖維,纖維兩端帚化起毛的現象,稱為細纖維化。
一般認為,纖維的細纖維化是在纖維吸水潤脹以后開始的。由于吸水潤脹,致使內聚力減小,次生壁的層與層之間產生滑動,使纖維變得柔軟可塑,稱為內部細纖維化。而纖維表面的分絲帚化,分離出大量細小纖維,增加了纖維的外表面積,稱為外部細纖維化。
纖維的細纖維化,主要是次生壁中層產生,因為細纖維在它上面的排列多是近似平行的,易于潤脹和分裂帚化。但必須是在次生壁外層完全除掉或部分除掉的情況下,才能產生較好的細纖維化。纖維的細纖維化和纖維的吸水潤脹是相互促進的。吸水潤脹為纖維的細纖維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反之,纖維的細纖維化又能促進纖維更進一步的吸水潤脹。
橫向切斷 打漿過程中,由于打漿設備的刀片或磨齒間的剪切作用,使纖維受到切斷。同時在打漿壓力較大、濃度較高的情況下,纖維之間相互摩擦,也會造成纖維的橫向切斷。
長纖維經適當地切斷,可以提高紙張的組織均勻性和平滑性。但過分受到切斷,紙的強度就會降低。通常對棉漿、麻漿等長纖維漿料,在打漿時要求有較多的切斷;對針葉木漿(纖維平均長度為2~3毫米)在打漿時,應根據紙張物理性能要求,將纖維切斷到必要的程度,對較短的闊葉木漿和草類漿(纖維平均長度為0.7~1.1毫米),則不希望有過多的切斷。
在同一打漿條件下,吸水潤脹得很好,纖維具有良好的柔軟性和可塑性,就不容易受到切斷,而易于分絲帚化。反之吸水潤脹不好,纖維挺硬,則容易受到切斷。
總結 上述五個方面的作用是指單根纖維而言的,即指一根纖維在打漿過程中可能受到的集中作用。在實際生產中,打漿處理的纖維數量是無法估量的,由于打漿中各種條件的限制,每根纖維受到的作用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有一部分纖維在打漿時可能吸水潤脹和細纖維化作用都較好,而另一部分纖維可能受到較嚴重的切斷作用;也可能有一部分纖維在打漿初期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層就破裂,而另一部分纖維直至打漿后期尚未破裂。如果這種現象嚴重,就說明打漿作用不良,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把漿打得均勻一些。